□路來森
西方作家大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但也有一些作家是例外的,,如一些人,有宗教信仰,卻比較靈活,。毛姆在《紀念奧格斯特·海爾》一文中,,寫作家奧格斯特的宗教信仰,,他說奧格斯特每天都要進行家庭祈禱,,并且親自念誦祈禱文,但是,,他把《祈禱書》里那些贊美上帝的段落全都用鉛筆劃掉了,,他的理由是:“上帝肯定是有教養(yǎng)的人,而有教養(yǎng)的人是不喜歡當面奉承他的,。我認為,,所有對上帝的贊美都是對上帝的奉承,其實是對上帝的冒犯,?!?/p>
可以看出,,奧格斯特并不是用上帝來指導自己,而是以自己的理念來認知上帝,。所以說,,類似奧格斯特的宗教信仰,,就很有一種幽默的靈活性,。
當然,也有個別作家,,根本就不相信上帝,,排斥宗教信仰。毛姆,,就是其一,。
毛姆不信仰宗教,來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是來自對宗教行為,、現(xiàn)象的觀察,、認知;二是來自自己的理性思考,。
毛姆八歲喪母,,十歲喪父,后來跟著做牧師的叔父生活,。一開始,,受叔父的影響,他還是很信仰宗教的,,但隨著他對叔父,,以及叔父身邊的多位牧師的觀察,就發(fā)現(xiàn):這些終日傳教的牧師們,,竟然是“言行不一”,,他們的所做和他們宣傳的教義,常常是極端背離的,。甚至于,,在宗教學校“國王學院”上學時,,他還說:“老師都是牧師,,愚蠢而狂妄?!?/p>
最終的結果怎樣呢,?他說:“我得出結論:一個人信仰什么無足輕重,上帝不會因為人們是西班牙人或是霍屯督人就責罰他們,?!庇谑牵盁o論如何,我心中不再信仰上帝,;我感到了來自一種新的自由的狂喜,。”
不信仰上帝,,毛姆獲得了一份“新的自由”,。
作為作家,理性思考,,是毛姆得以冷靜,、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的法寶。他思考生活,、思考人生,,當然也思考宗教信仰問題。
基督教認為上帝是全能的,,但毛姆卻發(fā)現(xiàn):上帝既不能解釋他自身的存在,,也不能解釋他創(chuàng)造的宇宙。而且,,毛姆還發(fā)現(xiàn)所謂的“上帝”,,就只是讓別人去服從他、敬仰他,,輕諾卻寡信,,冷漠而狹隘,且缺乏人情味,。毛姆認為:“上帝許諾說,,信仰他的人會得到恩惠,同時又威脅說,,不信仰他的人會遭到可怕的懲罰,。所以,我不信仰上帝,。因為我不愿信仰一個我不信仰他,、他就要對我發(fā)火的上帝。因為我不愿意信仰一個還不如我寬宏大量的上帝,。因為我不愿信仰一個既無幽默感,、又不懂人之常情的上帝?!?/p>
最終,,毛姆給自己的定位,是一位“不可知論者”,。他說:“我始終是一個不可知論者,,而不可知論者的觀點很實際:你只管做人,,只當上帝并不存在?!?/p>
那么,,什么是“不可知論”呢?
“不可知論”,,是一種很重要的哲學認識論,,它是與“可知論”相對而存在的。如果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述,,就是:不可知論認為,,除了感覺或現(xiàn)象世界外,,世界本身是無法認知的,。
也正是基于此,毛姆對基督教的許多信仰,,提出了質疑,。如基督教認為,人死之后,,靈魂不滅,。但毛姆卻不認為人死之后,意識還會存在,。他說:“我不明白意識在其物質基礎已被毀滅的情況下還能延續(xù),,我無法認為自己那離開了身體的意識的生存會在任何意義上是自我的生存?!痹偃?,基督教認為人死之后,還會有來世,,但毛姆卻說:“我根本就不相信人有來世之類的說法,。在我看來,說人死后要受到懲罰是胡說八道,,說人有來世幸福是異想天開,。我相信,我死后什么都沒有了,,只有一具尸體被埋于地下,。”他堅信“唯一有價值的生存,,是個體的完全生存”,。
事實上,從毛姆的這些言論可以看出,,毛姆的所謂“不可知論”,,在很大程度上,,是體現(xiàn)了一定的唯物思想的。
于是,,毛姆這個“不可知論者”,,就徹底地拋棄了宗教信仰,并且還以此自得,、自樂,。他說:“很高興我并不信仰上帝。當我看到人間的苦難時,,我總覺得,,沒有什么比信仰更丑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