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
《一食一味》是當(dāng)代作家汪曾祺創(chuàng)作的散文集,,該書分為三部分:“家常酒菜”“四方食事”“吃食與文學(xué)”,,收錄的文章都與美食相關(guān),,既有食色生香,,又不乏文人墨客的往來軼事。書中寫到的一道道日常小吃,,既融進(jìn)了制作者的心意,又承載著千百年流傳的文化風(fēng)情,,表達(dá)了無限的生活熱情和雅致的韻味,。作者的文字細(xì)膩傳神,淡泊通透,,如話家常,,從容閑適的筆觸每每讓人品咂出生活本身的滋味。
書中有好味
——讀汪曾祺《一食一味》
□周斐
翻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一食一味》,,滿眼皆與美食相關(guān),。這些文章寫于不同時期,成文有長有短,,語言生動自然,,讀來韻味悠長。
此書開篇便是寫家鄉(xiāng)最常見的兩樣吃食“炒米”和“焦屑”,?!敖剐肌本褪呛伆湍コ伤槟?,同炒米一樣,在不方便煮飯時,,用開水沖沖就能吃,。那時,家家戶戶都會預(yù)備這兩樣?xùn)|西,,除了不想做飯時吃來方便,,再就是為了應(yīng)急。在那個爬上城樓就能望見槍炮火光的動蕩年代,,一旦遇到危險情況,,炒米和焦屑方便帶走,可在避難時充饑,。小小吃食,,也有著時代的烙印,由此足以窺見彼時人們生活的艱辛,。
提起高郵,,使人不得不想到咸鴨蛋?!翱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碑?dāng)年在課本中讀到這段文字,,恨不得能馬上嘗上一口,你是不是也有過同樣的想法,?汪曾祺用精妙的文筆,,使得高郵咸鴨蛋聞名于世。從《端午的鴨蛋》這篇文章的字里行間,,便可讀出他對故鄉(xiāng)赤誠的情感,。
汪曾祺十九歲離開家鄉(xiāng),前往西南聯(lián)大讀書,。畢業(yè)后,,又在昆明工作過一段時間。前后七年的昆明生活,,使他成了半個“昆明通”,。《昆明菜》一文中寫道“昆明菜重本味”,,汪老便舉出云南汽鍋雞為例,。要選何種雞,用哪里產(chǎn)的汽鍋,,哪家館子里的汽鍋雞最好吃,,不徐不疾,,娓娓道來。汪老學(xué)生時代在昆明吃過的過橋米線,、宣威火腿,、牛肉、蒸菜,、雞樅,、乳餅等,都被他一一寫進(jìn)了文章,。與其說是在回味這些美食的滋味,,不如說是一次對自己青年時光的重溫與懷念。
汪老還寫了許多旅途中難忘的食物,。比如,,梁山的“無魚不成席”,使他邊吃邊想起《水滸傳》里宋江在琵琶亭上想吃鮮魚湯的故事,;游泰山,,吃到了平生吃過最鮮嫩的炒棍兒扁豆,還有別處吃不到的油炸藿香葉,,久久難以忘懷,;還寫了在合肥的徽菜館里吃了臭鱖魚、炸斑鳩和毛豆腐,,正應(yīng)了他寫給年輕人的那句話“口味最好要雜一點,,什么都要嘗嘗”。
汪老寫豆類,,豌豆,、黃豆、綠豆,、扁豆,、蕓豆、紅小豆,、豇豆,對于這些豆的特性,、味道和做法,,簡直如數(shù)家珍,洋洋灑灑就是一大篇,;寫故鄉(xiāng)的野菜,,薺菜、枸杞頭,、蔞蒿,、馬齒莧,、莼菜的生長季節(jié)與烹制方法,其中摻雜了兒時的回憶,,又流露出“新時代不必以此充饑”的欣慰,;《肉食者不鄙》一文寫了各類肉菜的特色與做法,看得人垂涎欲滴,;《魚我所欲也》則是記錄了他在各地吃過的特色魚,,令人眼界大開。
汪老寫起美食來,,大有他偶像袁枚撰寫《隨園食單》的遺風(fēng),。而且,他的文章都是盡量貼著生活去寫,,語言口語化,,不故意雕琢,不刻意抒情,,傳遞出一種自然隨性,,又不乏豐富生動的美感。
《一食一味》這本書,,可以說是汪曾祺先生用手中之筆,,將人間好味廣納其中,使我們不僅領(lǐng)略到各地美食之妙,,還見識了彼時彼地的風(fēng)土人情,。不論是對哪種食物的描寫,背后都蘊(yùn)含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閑暇之日,,隨手翻開,可增長見識,,可愉悅心情,,說不定還能令你胃口大增。故而,,不妨送給各位一句話——開卷世事如浮云,,掩卷愿君加餐飯。以此共勉,。